國家註冊有形文化遺產的古民家介紹
登記有形文化財產是文化廳認定為貴重國民財產的建築物。
根據1996年實施的文化遺產保護法改正所創設的文化財產登記制度,將符合“對國土的歷史景觀做出貢獻”、“造型規範”、“不容易再現的東西”等的建築物、土木構造物及工作物作為登記有形文化遺產進行登記和保存好了。 2008年4月18日,沖繩世界“琉球王國城下町(舊民居群)”舊民房4棟和1座胡爾被登記在國家有形文化遺產登記原帳上。
登記在有形文化遺產的東西
舊喜屋武家住宅主屋
■建造年:明治後期
■移建前所在地:八重瀨町(舊具志頭村仲座)
■木造房屋:木造平房建鋪瓦
■建築面積:118.38 m2(36坪)
■1995年移建
<舊喜屋武家的歷史>
舊喜屋武家住宅主屋是明治後期建造的主屋。 建築主是舊具志頭村議長、第四代村長的門第。該地區(南部)是太平洋戰爭地上戰中最激烈的地方,也是逃避戰禍奇蹟般地留下的建築物。作為證明,在第一座、第二座前走廊一側的柱子上,生動地殘留著戰爭時期受到的炮彈的傷痕,另外,在移建民房的時候,從庭院裡出來了兩個大的不發子彈等,是講述沖繩戰歷史的非常珍貴的建築物。 移建後,作為能夠進行紅型染色的實際表演、銷售、體驗的紅型工房被使用。
舊田場家住宅主屋
■建造年:明治後期
■移建前所在地:那霸市首里石嶺町
■木造房屋:木造平房建鋪瓦
■建築面積:117.07 m2(35坪)
■1995年移建
<舊田場家的歷史>
舊田場家住宅主屋是明治後期,在拆除那霸市內的御殿時,購買其材料,使用其材料,在那霸市首里石嶺町建造的房屋。 與右側第一座相鄰,采用了一間寬的板間,沒有裡座等與一般傳統民居平面不同的房間布局。這與石嶺町建造的當時的地基形狀、住宅的配置、規模有關係。另外,田場家是逃過戰禍遺留下來的建築物,柱子上至今還殘留著戰爭時期日本軍使用的當時的刀傷。戰後,美軍拆除了一部分屋檐的瓦片,貼著帳篷使用。 建築物內的柱子上還殘留著無數貼著化妝板的釘子孔。 移建後,為了傳達以王都首里為中心的眾多紙抄文化,舊田場家生產了絲芭蕉、月桃等沖繩素材的紙,作為可以體驗的製紙工房使用。
舊上裡家住宅主屋
■建造年:1934年
■移建前所在地: 沖繩縣伊是名村字伊是名
■木造房屋:木造平房建鋪瓦
■建築面積:127 m2(38坪)
■1995年移建
<舊上裡家的歷史>
舊上裡家住宅主屋是昭和9年(1934年)左右建造的主屋。 房間布局從正面右起有一座、二號座、板間、土間的廚房、背面有三間的裡座,裡座配置了放貴重物品的倉庫等。這是沖繩的傳統住宅構成,周圍有雨端。移建後,作為各種體驗講座、活動、琉球婚禮會場、去處(休息所)被活用。
舊伊禮家住宅
■建造年:明治後期
■移建前所在地: 沖繩縣伊是名村字伊是名
■木造房屋:木造平房建鋪瓦
■建築面積:88.24 m2(27坪)
■1995年移建
<舊伊禮家的歷史>
舊伊禮家住宅主屋是明治後期,沖繩縣伊是名村字伊是名建造的民居。 伊禮家的由來是上一代擔任伊是名村公所的副役,屋號(一族的稱呼)被稱為“喬亞克雅(助役雅)”的世家。 當時的宅邸石牆周圍用桌子珊瑚石灰岩的野面積圍起來,在這期間作為防風林種植了胡枝子。 移建後,作為琉球藍的染色工房,進行著現場表演和銷售,是可以體驗的地方。
舊知念家住宅胡爾
■建造年: 1897年左右
■移建前所在地: 南城市(舊玉城村字前川)
■木造房屋:琉球石灰岩切石堆
■建築面積:15.95 m2(4.8坪)
■1996年移建
<舊知念家住宅胡爾的歷史>
舊知念家宅邸內的胡爾的構造是琉球石灰岩的石堆,整個胡爾被隔成兩個,各自在切石堆的側壁上架設石造拱門。側面的隔壁的石堆也朝著前面稍微有了坡度。側壁的切石堆、拱形加工等典型的沖繩石造技術被保留下來。地板是鋪石板,前方有圖西努米(東司的孔),面向內側有坡度。圖西納米前面分別有一塊石頭和一塊石頭(眼罩牆)。兩個隔板根據母豬、小豬的成長分開,石堆的隔壁打開了小豬可以移動的大小的孔。在圖什努米的情況下,豬就處理了它。一般來說,汙物沿著溝渠流向外部,被積蓄一端利用,但其痕跡還殘留著一點點。據說胡爾前的石柱是1941年左右,利用石柱鋪上木造屋頂,作為家畜的避雨而使用的。 1917年(1917年)左右,由於衛生上的問題,員警署長的命令,很多胡爾被破壞,新制造胡爾也被禁止了。其中,本福爾幸好是保存下來的東西之一。在發出禁止令的時候,在胡爾旁邊設置了汲取式廁所,胡爾作為豬小屋專用使用。